西域傳來的繩技,演為戲法,便有「天宮偷桃」這一傳統法術。《聊齋志异》對此戲法曾有記載。作者蒲松齡幼時曾入省城,見到當時春日游會的戲法表演。變戲法的是父子二人,挑著一擔籮筐,在官府堂前的天井表演。
戲法人說,要變桃子,可是時方初春,桃樹才結花,何來桃子呢?戲法人便說:「叫我孩子上天宮的桃園,偷王母的蟠桃罷。」于是他便從籮筐中取出一捆繩索,口中念念有詞,又步魁罡,結手印,一番造作之后,將繩索望空一拋,說也奇怪,繩索就凌空升起,仿佛有人在空中拿著繩索往上牽的樣子。待至整捆繩索都冉冉升空之后,戲法人喝聲「疾 ,繩索才停止上升,筆直懸空垂下。
這時候,戲法人就叫孩子上天宮偷桃了。孩子起初不肯,說曾經給天將追赶過,几乎喪掉性命。那戲法人卻說生計艱難,家中又有病人,等錢用,他偷得天宮的蟠桃,官府老爺多多打賞,才可以解家中困境。孩子听見,躊躇半晌,然后勉強攀繩而上。几個起落,便不見了孩子的蹤影。過一會,天上果然掉下几個蟠桃,戲法人一一接過,討一個銀盤,將蟠桃盛好,獻給堂上官府列位老爺,正在此時,卻忽生巨變。
堂上官府老爺正接過天上掉下來的蟠桃,卻只見原來筆直下垂的繩索,忽然拍一聲掉落地,戲法人這時慌了,說道:一定是天人發覺小儿偷王母的蟠桃了,他們將繩索剪斷,小儿還怎能回來」。
正張惶間,只見空中掉下四肢,身軀、頭顱,還血跡斑斑,戲法人這時放聲大哭,一邊哭著說:「小儿給天人斬成一段段,只是為了讓老爺們可以啖到仙桃,長命富貴,如今我獨生孩儿死了,我老來還靠誰人,」這樣呼天搶地般哭,一邊就把殘軀收拾,放入大籮筐裹,最后才收拾繩索。
看戲法的人見他凄涼,況且又見銀盤上明明擺著仙桃,便只好重重打賞他。連在天井外圍觀的老百姓,也都噓吁著解囊。戲法人一邊道謝一邊收銀兩,待收齊之后,估計已有過百兩了,卻拍拍籮筐叫道:「小儿快出來謝賞」,這一喊,籮筐的蓋應聲而起,孩子笑盈盈地跳出來,四面作個羅漢揖,眾人見了,只好吶聲喊惊奇不已,賞過了的銀子也不好討回。
這套戲法,往往變一次就夠用一年,乃是「江湖四大套」之一。日本人在西元十七世紀便曾記錄了這套魔術,稱之為「支那繩技」,但卻未說出戲法的秘密。 中國戲法的繩技,如今已經可能失傳,反而美國的魔術師大衛有繩技表演。他有一輯電視片集,臨到結尾,雙手抱起訪問他的靚女,由舞台飛出去,一路仿佛騰云駕霧,飄過紐紂的上空,真的有如神仙游戲,這場表演,即是繩技表演。
王亭之看到這表演時,立刻聯想起東方朔与齊少翁,那扮衛夫人的繩妓,大概也是這般飄然而行的樣子。因為踩繩的人,如果技術夠高明的話,正好利用半飄半浮的姿態,來掩飾自己的平衡動作,那些手持雨傘踩鋼索的雜技人,無非是繩技中的小儿科耳。
|
|
|
|